01、人在职场,只有懂得无用之用,才能享受。
庄子写道:山木,自寇也;膏火,自煎也。桂可食,故伐;漆柯用,故割。众所周知,有用,莫知无用。
这意味着山上的树木因其可用的材料而被砍伐;油脂因燃烧照明而被切除。桂皮的香味可以调味,所以被砍掉;漆树被刀割开,因为它可以派上用场。人们知道它是有用的,但他们不知道它是无用的。
当我年轻的时候,我觉得读这段话太不合适了职场运用:萝卜一坑,只有在岗位上干一番成绩,才是升职加薪的必备条件啊。
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发现自己越能干,事情就越无穷无尽;你想要的一切越多,别人就越把它作为一个把柄,推动更多的负担。
即使头顶上有各种各样的光环,整天出现怎么样?当虚荣心得到满足时,如何继续成为一个恼人的问题。
这时,我越来越无能为力,越来越不开心。
让自己成为无用的人,成为他们的新追求。
就像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近50岁的女同事一样,她在获得副高级职称之前,经常写文案;她不喜欢交流,也试图与领导同事聚在一起,经常帮助领导开会,让他们懒惰。
但是副高级职称评定不到一个月,她就像变了一个人:即使是她分享的文案,她也会推给别人写,只说脑子不好;我们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。更多的时候,我们离群索居。至于帮忙开会,我们说我们老了,怕理解错误的会议精神,死活不去。
各种无用,她用言语,用行动坐着,不到半年,不要说同事可以叫她分享一些工作,甚至主要领导,也不会告诉她该做什么。
这位同事,靠着清晰的无用,过着只拿钱不干活的潇洒生活。
虽然大家背后都恨她咬牙切齿,但谁能跳出来找她的茬呢?
由此可见,职场上面,那些总是展示自己无用的人,最聪明:在领导面前假装无用,激发领导的保护欲望;在同事面前假装无用,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;她坚信,只要她决定不放手,无论有多少事情,她都只会错过自己。
02、面对竞争,做一个看似无用的人,不会被视为目标。
职场竞争往往针对小麦,关系到生死存亡。
西晋时期,石崇和王恺斗富,王恺是外戚,权力比石崇大得多。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刺史。在此期间,他搜索了民用脂肪膏,勒索了经过荆州地面的外国使臣或商人,聚集了大量财富。
两人争夺财富,财大气粗的石崇完胜。
但是因为炫耀自己的财富太傲慢,很多人对他不满意,尤其是赵王司马伦。司马伦手下有一个叫孙秀的人。孙秀爱上了石崇的妾绿珠,司马伦爱上了石崇的财富。两人一拍即合,开始打石崇。
最后,石崇的绿珠被迫跳楼自杀,石崇一家几十口被赵王司马伦杀死。
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石崇之前的所作所为,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无所不能的人,以至于被视为目标,大家都拍手称快。
职场在中国,许多人认为自己非凡,总是到处展示自己的有用和可用,无意中流露出高调和疯狂,成为别人攻击的起源。
因此,真正有权势的人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扫地僧,太普通了,人们注意不到他的存在。只有在关键时刻,他们才能默默地行动,结束一场混乱。
这样的人平日里不露山露水,也不打算争春。人们只是想找他麻烦,没有借口;他们的压倒性力量足以让那些想造次的人感到无聊。
03、面对职场潜规则,做一个看起来很无用的人,而退。
自古以来,职场不乏腥风血雨,在许多潜规则的支配下,将一潭清水混浊。
西汉大儒董仲舒曾建议汉武帝罢废百家,独尊儒术,为实现统一奠定思想基础。但他的才华引起了布衣总理公孙弘的嫉妒。
公孙弘出生卑微,开始学习春秋杂说,最学习《春秋》杂说,最终选择了《公羊传》来学习,并以此出名,但他的才华和知识远低于董仲舒。
为了排除这位强大的竞争对手,公孙红说服汉武帝派董仲舒到胶西王刘瑞的领地。胶西王很残忍,他的下属经常因为激怒他而失去生命。 为了借刀杀人,公孙弘把董仲舒送到胶西王那里工作。
在这方面,董仲舒也很清楚,但他服从了羊进虎口的任命,在胶西国谨慎生活。一年后,他请辞了疾病,从此安心学习,结局很好。
这个故事告诉人们,在职场在各种潜规则和灰色地带面前,表现出一种非常无用的样子,以免被它困扰或同化。
一个人,无论身处何种险境,都能洞若观火,还能安全自保,才是真正掌握的职场生存规则。
04、结束语:
人在职场,做一个看似无用的人,就像自然界中的拟态行为。
为了保护自己,动物们毫不犹豫地发展出能够变色、假装死亡、像周围环境一样的技能,以逃离危险。
不要开玩笑,这种假装无用,很幼稚,有被人看穿的风险,但毕竟是对别人的警告,也不妨碍你拿出杀手锏,生死搏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