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活动也有类似的阶段,我叫它 管前准备。也就是说,你在管理人之前必须做一件事。什么?就是让被管理的人至少认同你。
1.先认后管-管理源于认同
管理者必须知道,管理者之前有一个前置动作:培养下属对自己的认同,让他认出你。这个动作在管理过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,因为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对立的:如果你管他,他肯定不愿意接受抵触是人的常态。
当新经理进入企业时,由于缺乏下属的认可,一开始通常很难有所作为;企业从老员工中提拔领导也更注重对这个人的评价。这表明,认可是管理的前提。
中国人特别认人,西方人更认规则。
西方人认识到规则有时是僵化的。我有一个朋友在德国企业担任技术总监说:德国企业的技术部门的规则非常死亡。世界各地分支机构的任何技术变化都必须向德国总部报告,然后通过复杂的程序进行实施。非常僵化。
但是,德国人的死板导致了准确性。僵化就是机械,机械就是精确,精确就是质量。僵化、机械、精确、质量,就是这样一个不人道的链条,创造了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。
而咱们中国人特能灵活。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:很容易说,我们很容易说。这意味着:没有规则不会与我们的自己的人相处。在你自己的人面前,规则是什么?因此,相对而言,中国人认识人,西方人认识规则。
正如前面提到的,中国人认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上帝,中国文化是无神论的。当然,一个不相信上帝的国家必须依靠对人的认可来相信人。
如此庞大的不信神社会群体,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。
从天主教、基督教到伊斯兰教,我们都可以看到,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上帝。他们必须用上帝来培养人们的敬畏。因为人们总是害怕一些东西,一个人不害怕,谁能控制它呢?他接受了谁的管理?因此,上帝的存在实际上是为了让人们形成约束自己的习惯。
没有上帝,人们就没有对上帝的恐惧。当然,这取决于人们对人们的恐惧。因此,孔子说绅士有三种恐惧:对命运的恐惧,对成年人的恐惧,对圣人的恐惧。他没有说绅士应该害怕神。这也导致我们的文化成为等级文化。在这种文化的设计中,人是不平等的。
中国文化不相信上帝。它强调对人的皈依和对人的回归。《水浒传》中的宋江闹了很久,还是想朝廷招安。准确地说,他在寻求灵魂的安全。宋江在凉山的时候,整天都很不安。他不怕别人攻击他,但他觉得自己终于落草为寇了。他一生无法向祖先解释。他的心想找个家。
因此,在中国文化和管理中,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是至高无上的课题。在中国企业做管理,不要把管理制度看得那么有用,首先要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你要照顾好他,让他认同你。
也就是说,在你的管理行动实施之前,你应该改善你与下属的关系,提高他对你的认可。
我们经常在企业里听到这样的话:你是谁? 你多大了?这意味着说话者的身份比说话的内容重要得多,管理者的身份比管理方式重要得多。当然,这种身份是指被管理者认可的身份。
因此,没有认同,人与人之间的管理是不可能的。
2.先帮后管-认同源于帮助
如何让下属认同你?有两种方法:
第一:让下属佩服你。
二是给对方好处,先给好处,才能管好他。
先帮后管这句话不仅对老板,对下属也是如此。
先帮后管意味着可能是徒劳的。如果你帮助你的下属,他可能什么都不回报你,不仅不回报,还会说:你给的好处是什么?我会在其他企业赚更多。
也许当他第一次来到你的生意时,他一个月拿3000元。两年后,你给了他8000元。你认为他会感激你吗?也许有一天他会对你说:刘先生,你不知道。隔壁的马先生来找我好几次。他让我月薪1000英镑。我没有去,因为你是个好人。
这是表扬吗?不,这是压力。这意味着你的老板想举起它。你给了我8000元,但我给了你多少面子?我不想要别人给的1000元。我想要你8000元。你不满意吗?
最后,你要感谢他。所以,有时候我们会发现,给了就白给了。
既然可能是白给的,我们能不能不给吗?还是得到了再给?不!作为管理者,你必须准备先付出,即使没有回报。这就是管理者的生命。谁叫你带兵?当你是老板的时候,你必须准备牺牲。
所以,千万不要以为当老板、领导、老板就能开心。就人而言,会更不开心。
作为一名领导者,我们必须有一种付出的心态。我们应该能够接受别人的善良和报复,而不是总是想报复。当然,我们应该学会善良而不妄施。
我经常遇到一些老板抱怨:他们被另一个下属困住了。这个人不仅自己离开了,还带走了七八名员工。在理解了上述真相后,我们不需要陷入这种麻烦。因为在管理人员的问题上,双方无法计算账目,然后等价交换。我们的祖先没有为我们设计这种管理模式,今天我们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。
作为老板,你不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遇到这样的事情。太多的企业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这是中国管理必须付出的代价,以换取管理者对员工的忠诚和盲目追随的梦想。这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模式。